查看原文
其他

医废之殇:百亿市场面临监管难题!

李叶青 环卫科技网 2021-05-31


近年来近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的315晚会曝光了“医疗垃圾黑色产业链”,原本应该严格监管的医疗废物,为何流落到没有任何处理资质的小作坊?


在此次曝光之前,由医疗垃圾引起的事端就从来没有停息过:

2016年7月,媒体曝光湖南一家黑作坊非法回收处理医疗废物;

2016年12月,媒体曝光南京黑作坊里医疗废物“秒变”餐具玩具;

2017年2月,媒体曝光西安巨量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或自行焚烧,甚至被非法倒卖;

2017年6月,湖南省汨罗市古培镇140多吨医疗废物和医疗垃圾被碾碎销售给“下线”。

……




何为医疗垃圾?


所谓的医疗垃圾是指医院和科研机构在临床治疗、处置、预防其他专业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

由于这些医疗垃圾是携带着病人的体液、血液、组织、排泄物等,携带着多种病菌、含有过期变质的药品、废弃的化学试剂,甚至有毒、有腐蚀性化学品。

因此这些医疗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



医疗废弃物的危害


在医院,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两大类。

某些医疗废弃物可能本身不会携带病菌,例如塑料输液袋等未接触身体部分。但是基于目前的分类状况,所有医疗垃圾不会区分“干净”与“污染”,在后期存放和运输中必然会受到携带病菌的垃圾污染

未经过任何消毒处理的医疗垃圾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在315晚会的报道视频中可以看出,清洗医疗垃圾的废水混合着药水随意的排放,势必污染周边环境乃至地下水。


小作坊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直接处理这些携带病菌的医疗垃圾。

垃圾中的针头、废弃手术刀、玻璃废渣等尖锐物品,在工作人员操作处理过程中存在着被伤到的风险,加之在这种高病菌的环境中作业,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这次315晚会曝光医疗垃圾黑色产业,被加工成日用品和玩具,使我们民众慌了一批。

通过此次事件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国内在医疗垃圾处理上存在的问题。


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医废事件屡禁不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铤而走险?又为何总是把目光放在塑料输液器上?


答案很简单,一次性的塑料输液袋和输血袋是专门的医用级塑料加工制作而成,以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两种材质应用最为广泛,而这两种材料市场上价格颇高。

其中聚氯乙烯可达到每吨7000元左右,聚丙烯可达到每吨8000元左右。


作为利益至上的商人,推动他们不顾医疗垃圾所存在的的危害,决然进行医疗固废加工的背后必然存在可观的利益。

经报道了解,医疗固废经过处理后得到的破碎料每吨可以赚取千元左右的利润,并且产量可达到一天十几吨。如此大的产量,必然有充足的“原材料”来源,和完整的销售渠道。


据悉,经过处理的再生料可以做成织网袋、菜袋、篮子、洗脸盆甚至是儿童玩具,生产的产品可谓五花八门,销售的路子不可谓不宽,产品遍布的范围不可谓不广。

每月二、三十吨的产量,让我们不禁反思这些医疗废弃物来源何方。


追本溯源,医院难逃其咎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四条和第四章三十一条,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医疗卫生机构收取医疗废物处置费用。

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支付的医疗废物处置费用,可以纳入医疗成本。计费模式目前普遍采用按床位与分档定额计价结合的方式,各地收费标准不一。


2016年,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理市场规模达65.13亿元,且仍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到2021年,预计医疗废弃物处理市场规模达到95.56亿元,同时产量达到290.92万吨

医疗垃圾产量巨大,因此处理垃圾所需的费用自然不是个小数目。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可以想见,所有的医疗废弃物无疑都是从医疗体系流入非法市场的。

医疗废物的正规处理流程包括:丢弃环节、存放环节、收取和运输环节、处理环节。

从产生到集中处置周期长、中间较为繁琐、涉及人员较多,对医疗废物还没有建立统一严格的监管体系,监管主体不明确,执法力度不严,存在较大的流失风险。


此外,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四分之一以上地级市不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部分农村和边远的山区医疗废物仍没有纳入收集处置等范围,部分大中城市现有设施数量和布局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废物处理需求。


以上,使得小作坊的医疗垃圾来源相对充足。


如何处理?

 

既然有较高的价值,统一销毁会不会是种浪费?一些优质的医疗废弃物是否能够进入回收体系,让一切合法化?


有人曾提出方案,把“干净”和“污染”的医疗废弃物区分,分别处置。

以静脉输液器为例,把扎入血管内,距离针头近的一部分作为“污染”垃圾,单独处置。把上端未接触身体组织的一部分作为“干净”废弃物,进入回收体系。但是,这种方法将会增加管控风险,一旦出现漏洞,将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目前采用更保守的办法,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全部统一处置,没有区别对待。


国内医疗废物处置技术类型较为单一,采用焚烧技术和非焚烧技术的设施数量各占一半。

热解焚烧和高温蒸汽灭菌处理技术是目前医疗废物处理的主要技术方法。


既然不能进入回收体系,那么只有严格监管一条路

早在2003年我国就发布实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规定各省市环境保护部门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会定期去查看医疗机构的医疗固废台账记录和医疗固废储存场所。这其实是建立一种可追溯机制,做到所有医疗废弃物来源清楚、去处明确。

但是一些县乡小诊所存在着监管盲区,这些小诊所一般被分派给卫生监督所,较高的处理费、监管的不严格,不排除存在不当处置医疗废物的可能。

 

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在医疗废物处理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次在315晚会上医疗固废处置问题作为第一弹,势必会引起相关部门和机构的重视。

在山东,针对“3·15”晚会曝光问题,省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立即连夜责成临沂、菏泽和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了现场排查,同时召集有关处室和单位召开会议布置任务,组织3个现场检查组赶赴临沂、菏泽和枣庄市进行查处。


医疗废弃物处理问题已经得到社会一定重视,相信应对措施将会更加细致和严格,问题会一步步解决。

 

参考文献:

环境保护,《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连夜调查处理“3·15”晚会曝光问题》

无忧固废,《医疗废物:处置现状不容乐观,行业发展遇到挑战,未来市场空间无限》

春雨医生,《国内医疗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现状是怎样的?》知乎回答

2003年国务院发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孙世峰,《2018年医疗废弃物处理市场现状与2019年发展趋势分析 设备供需缺口较大》


· END ·


往期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